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孝子養老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章錫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孝子養老即孟子所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義旨。養老當然先從自己的父母做起。孝子事親須以父母之心為心,出乎愛敬,奉以禮樂,盡其心以備物,不只是養口體而已,所謂生事之以禮,即是父母生時的孝順之道。到父母死後,又須事死如生,孝子親雖歿,而思慕之心終身不衰,孝心誠切不變,對待老年人,也瞿然心動,也希望能竭誠以養之。為了報答父母養我育我的恩情,到父母年老,孝子會回想父母養育自己的辛苦,而盡力孝養。〔禮記.內則〕中說:「曾子曰:孝子之養老也,樂其心,不違其志,樂其耳目,安其寢處,以其飲食忠養之。孝子之身終,終身也者,非終父母之身,終其身也。是故父母之所受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至於犬馬亦然,而況於人乎?」據傳曾子是最孝順的人,曾子孝親,是以父母之心為心,善體父母的心意,不但父母生時如此,即使父母過世,仍然不變,並且愛父母之所愛,這是孝的真諦,孟子就曾稱道曾子事親,不但養口體,更在養志(參見「事親養志」)。這是最基本的人情,禮就是以情為本,而求其情理兩全。人在成年後有了子女,就可知道自己的父母當初是怎樣愛自己,推回去孝親養老,才是真正的人情。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孝子養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