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蹌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ㄗㄨˊ
  • 部首外筆畫 10
  • 總筆畫 17
  • 漢語拼音 [一]qiāng[二]qiàng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āng
解釋:
  1. 走動、行走。
    【例】鳳蹌龍躍
注音:
漢語拼音: qiàng
解釋:
  1. →踉蹌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āng
解釋:
[動]
1.走動、行走。南朝宋.鮑照〈舞鶴賦〉:「始連軒以鳳蹌,終宛轉而龍躍。」
2.闖。《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張主管開房門,那人蹌將入來,閃身已在燈光背後。」
[形]
行走有節奏威儀。《詩經.齊風.猗嗟》:「巧趨蹌兮,射則臧兮。」
注音:
漢語拼音: qiàng
解釋:
參見「踉蹌」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iá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 ㄑㄧㄤ
1. 走動、行走。《說文解字.足部》:「蹌,動也。」南朝宋.鮑照〈舞鶴賦〉:「始連軒以鳳蹌,終宛轉而龍躍。」
2. 行走有節奏威儀。《詩經.齊風.猗嗟》:「巧趨蹌兮,射則臧兮。」漢.毛亨.傳:「蹌,巧趨貌。」
3. 闖。《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張主管開房門,那人蹌將入來,閃身已在燈光背後。」
4. 「抹蹌」:以色粉塗抹臉上。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七.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有一擊小銅鑼,引百餘人,或巾裹,或雙髻,各著雜色半臂,圍肚看帶,以黃白粉塗其面,謂之『抹蹌』。」亦作「抹搶」、「抹鎗」。
㈡ ㄑㄧㄤˋ
「踉蹌」:走路歪斜不穩。《三國演義》第四一回:「忽見糜芳面帶數箭,踉蹌而來。」《初刻拍案驚奇》卷七:「道士去拾時,腳步踉蹌,連身子也跌倒了。」亦作「踉蹡」。
注音: ㈠ㄑㄧㄤ ㈡ㄑㄧㄤ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蹌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