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雨蛙 - 教育百科
小 | |
雨 | |
蛙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俗名:飾紋姬蛙、小姬蛙。本種廣泛分布於台灣低海拔山區的森林底層落葉間,平地稻田或水池等開墾地;琉球及中國南部亦有其蹤跡。繁殖期從3~8月,以春夏兩季為主。相近種類:黑蒙西氏小雨蛙,指趾端有吸盤,背中央有一對黑色弧形斑。 |
|
知識 1: 肉食性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小雨蛙 | |
中文門名: | 脊索動物門 |
紀錄類別: | 脊椎動物兩棲知識單元 |
中文科名: | 狹口蛙科 |
拉丁亞門名: | VERTABRATA |
中文綱名: | 兩生綱 |
拉丁界名: | ANIMALIA |
拉丁亞綱名: | LISSAMPHIBIA |
拉丁科名: | MICROHYLIDAE |
拉丁門名: | CHORDAT |
學域-大分類: | 動物-兩棲類 |
中文界名: | 動物界 |
中文目名: | 無尾目 |
拉丁目名: | ANURA |
中文亞綱名: | 平滑兩生亞綱 |
拉丁綱名: | AMPHIBIA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小雨蛙 |
英文名: | Microhyla fissipes |
描述: 小雨蛙的頭小腹大,身體呈扁平的三角形,體長僅2到3公分。牠們因為背部有美麗的深色花紋,花紋類似兩個人字、塔狀或聖誕樹狀,對稱而且醒目,故又稱為飾紋姬蛙,所以不論俗名還是學名,都是根據外型命名。小雨蛙雖然屬於小型蛙類,但雄蛙有鼓起來幾乎和身體一樣大的單一外鳴囊,因此叫聲非常低沉而且大聲,聲音聽起來如同上發條聲。繁殖期約3至8月,春夏為主。一次產卵約兩、三百粒,卵徑小,約0.8cm,卵塊圓形經常成片漂浮在水面。蝌蚪身體透明圓形,小巧可愛,頭部及背部圓盤狀,平扁透明,口位於吻端,眼睛在兩側,尾端尖細。 |
|
分布: 廣泛分布於全省平地稻田、水池等開墾地、草澤及低海拔山區的森林底層落葉間,北部較常見。 |
|
作者: | 楊懿如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