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寂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ㄧㄥˋㄇㄟˊㄧㄡˇㄕㄥㄧㄣㄖㄨˊ:「ㄐㄧˊㄐㄧㄥˋ」、「ㄔㄣˊㄐㄧˊ」。
  2. ㄍㄨㄉㄨˊㄌㄥˇㄑㄧㄥㄖㄨˊ:「ㄍㄨㄐㄧˊ」、「ㄐㄧˊㄇㄛˋ」。
  3. ㄙˇㄨㄤˊㄖㄨˊ:「ㄐㄧˊㄇㄧㄝˋ」、「ㄩㄢˊㄐㄧ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寂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靜。
    【例】寂靜、萬籟俱寂
  2. 冷清、孤單。
    【例】孤寂、寂寥、寂寞
  3. 佛教上指僧尼死亡。
    【例】圓寂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形]
1.靜。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詩:「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元.張可久〈一枝花.長天落綵霞套.梁州〉曲:「萬籟寂,四山靜。」
2.冷清、孤單。如:「孤寂」、「寂寥」、「寂寞」。
[動]
佛教稱僧尼死亡為「寂」。如:「圓寂」。《景德傳燈錄.卷四.嵩嶽慧安國師》:「偃身而寂。」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i̍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sio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安靜無聲。《說文解字.宀部》:「寂,無人聲。」《老子》第二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河上公.章句:「寂者,無音聲。」唐.常建〈破山寺後禪院〉詩:「萬籟此皆寂,惟聞鐘磬音。」元.張可久〈一枝花.長天落綵霞套.梁州曲〉:「萬籟寂,四山靜。」

2. 心情恬靜。《莊子.大宗師》:「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顙頯。」三國魏.嵇康〈養生論〉:「曠然無憂患,寂然無思慮。」

3. 冷清、孤單。如:「寂寥」、「寂寞」。南朝梁.江淹〈別賦〉:「造分手而銜涕,感寂漠而傷神。」唐.于濆〈旅館秋思〉詩:「旅館坐孤寂,出門成苦吟。」

4. 佛教稱僧尼死亡為「寂」。如:「圓寂」。《景德傳燈錄.卷四.嵩嶽慧安國師》:「偃身而寂。」

注音: ㄐㄧ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寂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