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記憶的歷程理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rocess Theory of Memory
作者: 黃富順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歷程理論係以訊息在記入腦中及其後喚回應用的心理歷程,來解釋記憶或遺忘的現象。依歷程論者的觀點,人類的記憶係依三個基本歷程進行:
  1.獲得:要能記憶訊息、回憶訊息,先要加以學習,此即獲得的過程。例如在英語考試中,要翻譯「happy」一字的中文意思,除非事前已學過,否則在測驗中是不可能有任何回憶的。
  2.保留:即是對訊息歸檔俾便以後應用。英文測驗可能在學完後幾天或幾週後實施,故必須把「happy」一字的意思設法保留下來。
  3.提取:即從各種儲存的訊息中,取回某一特定的訊息。取回的方式有二:(1)為回憶(recall),即從記憶中找回正確的訊息;(2)為再認(recognition),即就各種可能的訊息,選取或指出正確的訊息。再認較回憶容易。訊息如無法取回,可能是喚回的問題,如疲勞、焦慮或訊息彼此混淆;也可能是獲得的問題,如未作有效學習、未用心學習、未深入學習等。
  柯雷克(F.I.M. Craik)一九七七年的研究、柯斯洛(D.H. Kausler)一九八二的研究及蒲恩(L.W. Poon)一九八五年的研究,均顯示年紀較大的人在獲得或取回訊息的能力均不如年輕人。他們較不能有效地組織訊息,較不能主動採取有效的組織策略,較不願或不能對訊息作深層的處理,而且處理的速度也較緩慢。因此,老年人的記憶表現就往往不如年輕人。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記憶的歷程理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