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救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ㄆㄨ
  • 部首外筆畫 7
  • 總筆畫 11
  • 漢語拼音 jiù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ㄩㄢˊㄓㄨˋㄖㄨˊ:「ㄐㄧㄡˋㄐㄧˊ」、「ㄐㄧㄡˋㄇㄧㄥˋ」、「ㄐㄧㄡˋㄓㄨˋ」、「ㄓㄥˇㄐㄧㄡˋ」、「ㄨㄢˇㄐㄧㄡˋ」、「ㄧㄥˊㄐㄧㄡˋ」、「ㄐㄧㄡˋㄅㄧㄥ」。
  2. ㄆㄨㄇㄧㄝˋㄖㄨˊ:「ㄐㄧㄡˋㄏㄨㄛˇ」。
  3. ㄓˋㄌㄧㄠˊㄖㄨˊ:「ㄐㄧˊㄐㄧㄡˋ」、「ㄨˊㄧㄠˋㄎㄜˇㄐㄧㄡ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ù
解釋:
  1. 援助、使脫離困難或危急。
    【例】援救、營救、救國救民
  2. 治療。
    【例】急救、無藥可救
  3. 制止、阻止。
    【例】救火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ù
解釋:
[動]
1.制止、阻止。如:「救火」。《管子.立政》:「山澤救於火,草木植成,國之富也。」
2.援助、使脫離困難或危急。如:「拯救」、「援救」、「營救」。《詩經.邶風.谷風》:「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3.治療。如:「急救」、「無藥可救」。《呂氏春秋.孟夏紀.勸學》:「是救病而飲之以堇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iù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幫助人或動物等脫離困境、險境或是解除生命危機。
反義詞: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制止、阻止。《說文解字.攴部》:「救,止也。」《管子.立政》:「山澤救於火,草木植成,國之富也。」《論語.八佾》:「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三國.何晏《論語集解》引馬融曰:「救,猶止也。」

2. 援助、使脫離困難或危急。如:「拯救」、「援救」、「營救」。《詩經.邶風.谷風》:「凡民有喪,匍匐救之。」《隋書.卷四七.列傳.柳機》:「蓋救焚拯溺,無暇從容,非朝野之願,以至於此。」

3. 援兵、救兵。《史記.卷七三.白起王翦列傳.白起》:「趙戰不利,因築壁堅守,以待救至。」《北齊書.卷一六.列傳.段榮》:「計彼援兵,會在南道,今斷其要路,救不能來。」

4. 糾正。《禮記.學記》:「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元史.卷四.世祖本紀一》:「仍以興利除害之事、補偏救弊之方,隨詔以頒。」

5. 治療。如:「急救」、「無藥可救」。《呂氏春秋.孟夏紀.勸學》:「是救病而飲之以堇也。」《三國演義》第七八回:「此因多食魚腥,故有此毒。今日雖愈,三年之後,必將復發,不可救也。」

注音: ㄐㄧㄡ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救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