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棘瘤海星 - 教育百科
棘 | |
瘤 | |
海 | |
星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棘瘤海星Pentaceraster westermanni屬於瘤海星科Oreasteridae,為一種大型海星,輻長的值可達21公分,輻長(R)與間輻長(r)的比值為21公分/6.5公分。腕的橫切面略呈三角形。背板呈網狀排列,背板上有凸出大型鈍棘,棘刺上佈滿顆粒體,但尖端處顆粒常脫落。體盤上的5個初級板隆起呈刺狀,且排成五角形。皮鰓成群,位於骨板之間,但只存在於背面。皮鰓區上有密集的顆粒體覆蓋。肛門位於身體中央,周圍有十幾個膨大且扁平的顆粒體。篩板呈長卵形,位於兩個初級板凸起的棘刺間,上面有許多細溝紋。上、下緣板明顯,且各板常有一凸起的大鈍棘。小個體上緣板的鈍棘較少,僅在間輻區有1~2個鈍棘;下緣板的鈍棘也多位於間輻區及腕的末端,數目較多。腹板上佈滿大小不等的顆粒體。溝棘8~10個一組,排成掌狀,平貼於步帶溝側,第二列的溝棘棘膨大、扁平、末端較鈍,以6~7個一組,中間的2~3個溝棘較大。具有口棘一列,膨大狀並排成倒V字形,愈接近口中心的口棘則較大。口棘之後還有一列約10個左右的鈍亞口棘。 動物活著時,為紅棕色,乾標本為淡棕色。動物採於10~60公尺深的沙質及礫質海底,多由底拖船採獲。以底棲的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貝類為主。 主要分布在孟加拉灣以及臺灣。在台灣的新竹外海、澎湖、臺南均偶爾可見該物種的蹤跡。 |
|
知識 1: 朝下(Under)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棘瘤海星 | |
世界地理分布: | 孟加拉灣 |
中文屬名: | 五角瘤海星屬 |
中文界名: | 動物界 |
中文目名: | 瓣棘海星目 |
中文科名: | 瘤海星科 |
中文綱名: | 海星綱 |
中文門名: | 棘皮動物門 |
分布海拔高度: | -10~-60m |
分布深度: | 3~20m 淺海區 I |
台灣分布地點: | 新竹外海 |
學域-大分類: | 動物-棘皮動物類 |
拉丁屬名: | Pentaceraster |
拉丁界名: | Animalia |
拉丁目名: | Valvatida |
拉丁科名: | Oreasteridae |
拉丁種小名: | westermanni |
拉丁綱名: | Asteroidea |
拉丁門名: | Echinodermata |
棲所環境: | 沙底 |
紀錄類別: | 無脊椎動物棘皮知識單元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