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有理力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ational mechanics
作者: 洪宏基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事實上在力學領域,並沒有一個特定的範圍,或特定的學科分類叫做有理力學或理性力學。讀者應該避免將有理力學與彈性力學、塑性力學、黏彈性力學、黏滯性流體力學等有特定適用物質對象的專門學科相提並論。我們毋寧將有理力學理解為強調運用數學工具及嚴格的邏輯推理以處理力學問題的一種努力,尤其幾位特定的學者特別提倡之,他們編輯的學術期刊Archive for Rational Mechanics and Analysis,以及出版品C. Truesdell, Rational Thermodynamics, 2nd ed., Springer Verlag, New York, 1984, C. C. Wangand C. Truesdell, Introduction to Rational Elasticity, Noordhoff, Leyden, 1973, 以及C. Truesdell, A First Course in Rational continuum Mechanics,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1977是少數明白標示有理力學的作品。但是同樣強調類似的認知的研究活動並不一定都自稱為有理力學。讀者應該避免將其他的活動理解為無理的,或不理性的。有這樣認知的研究活動主要涉及:
  1.建立像幾何學般的公理體系,強調力學理論的嚴格數學演繹與力學結論的嚴格數學證明。
  2.解的存在性與唯一性,尋求同族問題的統一解。
  3.古典連體力學理論的整理與擴充。從整個物理學的發展來看,有理力學是一個自然的分支,事實上有理力學的研究者所作出的一些貢獻,皆可在物理學既有的理論發現相近的概念。例如,由Noll、Rivlin、Green等人提出的“力學定律與材料組成律的客觀性”的概念,可上溯至愛因斯坦及更早期的物理學家的相對論思想中;而同樣由Noll及Rivlin等人所作的以群論為不同的物質作分類,則與固態物理中以群論作晶體分類的理論精神相同;至於連體力學的公理化的努力則可溯源於Hilbert在本世紀初所提出的著名的二十一個問題之一;另外,Noll、Wang等人以微分幾何處理物質的非均勻、非協調結構。例如,差排,其觀念亦可溯源於廣義相對論中,以微分幾何處理宇宙的非歐幾何結構的途徑。有理力學的貢獻之一相信是在於把古典連體力學整合於近代物理學的既有架構之中。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有理力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