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多朗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uo Lang Wu
作者: 霍德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維吾爾族民間舞蹈。又稱《多朗木卡姆》。流行於新疆的阿瓦提、巴楚、麥蓋提、莎車等維吾爾族聚居區。多朗,是維吾爾語,漢譯為群。是古代居住在新疆 塔里木沙漠邊緣地區維吾爾族人們的稱謂,又是人們對該地區的通稱。他們所跳的舞蹈叫《多朗舞》。為舞蹈伴奏的音樂,叫《多朗木卡姆》(木卡姆意為大型套曲)。《多朗木卡姆》由五首樂曲組成,也是《多朗舞》的五個段落。一、〈木卡姆〉:散板序曲悠揚的獨唱,只唱不舞。二、〈切克特曼〉:節奏為6/8 拍,是節奏平穩的慢板,眾人合唱,男女雙雙起舞。三、〈賽乃姆〉:為4/4 拍,中速的邊歌邊舞,互相對跳。四、〈賽乃凱斯〉:2/4 拍,速度逐漸轉快,節奏鮮明熱情奔放,眾人圍圈而舞。五、〈賽勒瑪〉:2/4 拍,快板歌舞。表演者旋轉而舞,情緒激昂,最後為競技性的各自旋轉。《多朗舞》的動作,主要是二步一滑沖接轉身旋轉,滑沖與膝部微顫是其主要特點,風格灑脫矯健。伴奏樂器有:卡龍、多朗艾捷克、熱瓦普和手鼓等。表演時,樂隊和伴唱者聚集一處。伴唱者以多朗地區特有的男聲高八度演唱,高亢、豪邁,更增添了《多朗舞》的藝術特色。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多朗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