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柯羅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Kolo
作者: 張麗珠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蹈類型名。《柯羅舞》為一種南斯拉夫的民族舞蹈,類似羅馬尼亞之《賀拉舞》(Hora)及保加利亞之《賀洛舞》(Horo)。《柯羅舞》之型式甚多,在南斯拉夫聯邦中之六個共和國均有《柯羅舞》。《柯羅舞》成一開口或閉口之鎖鏈形,由領導人指揮舞者之動作與步伐。有時領導人單獨開始,然後其他舞者加入,直到完成一圓圈或鎖鏈形。舞者可向左移動數步,再向右移動數步,向前移或向後移。舞者可隨時離開或加入。通常舞步甚簡單,而氣勢甚強。其特色在於節拍與舞者行動之協調,其動作整齊劃一。在蒙特尼格羅(Montenegro)及波士尼亞(Bosnia),特別重視動作之準確,舞時除歌唱外,並無音樂伴奏;跺腳聲絕對一致,保持完美之節奏。在克羅埃西亞共和國(Croatia)內之斯拉維尼亞地區(Slavania),《柯羅舞》分為兩部分:先是慢動作,以歌唱詼諧歌詞來伴奏,然後節拍急速加快,舞者唸出滑稽詩。有的《柯羅舞》是作螺旋形的移動;有的《柯羅舞》在舞蹈中由男女間隔而立,有的則為男女各站半圈,亦可全由男性或女性組成。在赫塞哥維納(Herzegovina)之捷茲克(Zetsko)的《柯羅舞》中,男子形成上下兩圈,地上的一圈舞者,每人雙手交叉於背後與左右舞者之手相握;每人肩上又有一人站立,上圈舞者雙手置於左右舞者肩上。上下兩圈緩緩旋轉,只有下圈舞者表演舞步,女舞者動作所受限制較男舞者為多。而在塞爾維亞(Serbia),《柯羅舞》之領導人稱為科羅伏嘉(Kolovogya)。在快速之《柯羅舞》中,年輕舞者有時突然即興吟唱詩歌。以前《柯羅舞》除歌唱外,並無音樂伴奏,目前在塞爾維亞已有音樂伴奏。在婚禮上整個過程之每一階段,均有《柯羅舞》。每年降靈節、復活節及仲夏節,則均有祭典式之《柯羅舞》。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柯羅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