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舒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ㄓㄢˇㄎㄞㄕㄣㄓㄢˇㄖㄨˊ:「ㄕㄨㄓㄢˇ」、「ㄕㄨㄓㄤ」、「ㄕㄨㄇㄟˊ」、「ㄕㄨㄐㄧㄣㄏㄨㄛˊㄒㄧㄝˇ」。
  2. ㄏㄨㄢˇㄇㄢˋㄘㄨㄥㄖㄨㄥˊㄅㄨˊㄆㄛˋㄖㄨˊ:「ㄕㄨㄏㄨㄢˇ」。
  3. ㄈㄚㄙㄢˋㄖㄨˊ:「ㄕㄨㄏㄨㄞˊ」。
  4. ㄕˋㄔㄤˋㄎㄨㄞˋㄖㄨˊ:「ㄕㄨㄊㄞˋ」、「ㄕㄨㄒㄧㄢˊ」、「ㄕㄨㄕˋ」、「ㄕㄨㄈㄨ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舒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ū
解釋:
  1. 伸展。
    【例】舒展、舒翼、舒眉
  2. 遲緩、從容不迫。
    【例】山舒水緩
  3. 安適、暢快。
    【例】舒泰、舒服、舒暢
  4.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ū
解釋:
[動]
1.伸展。如:「舒手舒腳」、「舒眉弄眼」。
2.宣洩、抒發。如:「舒懷」。《楚辭.屈原.九章.思美人》:「申旦以舒中情兮,志忱菀而莫達。」《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
[形]
1.遲緩、從容不迫。《詩經.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唐.柳宗元〈游黃溪記〉:「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緩,有土田。」
2.安適、舒暢。如:「舒泰」、「舒服」。《文選.張衡.西京賦》:「夫人在陽時則舒,在陰時則慘。」
[名]
姓。如唐代有舒元輿。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鋪上墊底物。
  2. 舒(鋪)
音讀: soo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su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