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立得相機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pāi lì dé xiàng jī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拍立得相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pāi lì dé xiàng jī |
解釋:
美國拍立得公司製造出的一種即時顯像照相機。拍立得為英文polaroid的音意合譯。拍照後即可得到照片,不必經過沖洗的手續。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拍立得相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Polaroid Camera |
作者: | 朱則剛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Polaroid如其中文譯名「拍立得」所顯示的,是一種立即顯像(instant picture)的照片或幻燈片攝製機具。此種相機立即顯像的方法有數種,最早的一種是在一九四七年由藍德(Edwin Land)博士所發明,可以在拍攝後的數分鐘甚至幾秒內,不需暗房沖印過程,立即顯像完成可長久保存的相片。 基本上,拍立得照片的顯像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轉印的方式,另一種是直接顯像的方式。前者即是藍德在一九四七年所發明的方法,與攝影轉印法(photo mechanical transfer)原理相近。乃以一紙質負片感光,此感光後的負片再與一紙質正片通過滾筒壓合,並將顯影藥劑均勻的塗布於二片中間,使此負片上末感光部分的銀鹽轉印到正片上,經短時間顯影後將負片剝離,即成為正像的照片。 第二種直接顯像方式則是一九七○年代才發明的,所用的相紙有二層,上層為一半透明的膠質薄片,下層則為紙質。曝光後將相紙經相機內置的滾筒壓擠,使二層相紙間內含的化學藥劑均勻塗布上層的背面,直接顯像。 前述的二種立即顯像過程,均需利用特製的拍立得相機,或在較大型相機背後換上特製的拍立得片匣。近年來,拍立得公司另發明了可立即顯像的幻燈片。在拍攝完整捲幻燈片後,自相機內取出,置入特殊的沖片機,即可在數分鐘內顯影完成所需的幻燈片。手續相當簡便與快速,且不需用特製的拍立得相機拍攝。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拍立得相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