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耎 - 教育百科
耎 |
|
- 部首 而
- 部首外筆畫 3畫
- 總筆畫 9畫
- 漢語拼音 ruǎ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ruǎn |
解釋:
[形] 柔弱、柔軟。通「軟」。《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僕雖怯耎欲苟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唐.李賀〈南園〉詩一三首之九:「泉沙耎臥鴛鴦暖,曲岸迴篙舴艋遲。」 [動] 退縮。《史記.卷二七.天官書》:「其已出三日而復,有微入,入三日乃復盛出,是謂耎。」裴駰集解引晉灼曰:「耎,退之不進。」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耎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luán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耎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ㄖㄨㄢˇ 1. 前面漸漸地大於後面。《說文解字.大部》:「耎,稍前大也。」清.段玉裁.注:「稍者,出物有漸也;稍前大者,前較大於後也。」 2. 柔弱、柔軟。通「軟」。《莊子.胠篋》:「惴耎之蟲,肖翹之物。」《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僕雖怯耎欲苟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 3. 退縮。《史記.卷二七.天官書》:「其已出三日而復,有微入,入三日乃復盛出,是謂耎。」南朝宋.裴駰.集解引晉灼:「耎,退之不進。」 ㈡ㄒㄩ ㈢ㄖㄨˊ |
|
注音: | ㈠ㄖㄨㄢˇ ㈡ㄒㄩ ㈢ㄖㄨˊ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耎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