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敘事歌;敘事曲;民歌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allad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歌曲類名。一、一種可以反覆敘述的民謠歌調;英語的敘事歌通常是指英美傳說的民謠,這些民謠大部份來自中世紀的口傳歌曲。德國和北歐地區也有類似的口傳歌曲,但拉丁語系地區,除西班牙外,很少看到這種傳說的保存。敘事歌與十四世紀的敘事詩(Ballade)不同。敘事歌的體材包括歷史事蹟,傳說故事及日常生活事件,有時加上神怪傳奇的內容。它有不同的拍子和韻調,最常用的是敘事詩韻(又稱普通拍子「Commonmeter」)即四行詩句為一段,每一行中提出的音節數目為8.6.8.6,其後還有疊句。其音樂結構極為簡單,形式規則,每兩小節為一句,四句形成一段。由於敘事歌是口傳歌曲,所以雖然是同一歌曲可能也有所出入。十八世紀後期開始,許多人對敘事歌的文學性和學術研究性產生興趣,所以開始收集和出版敘事歌。十九世紀後期由於學者警惕到西方的口傳民歌已漸滅絕,所以他們開始收集民謠的歌調。二十世紀民歌再度盛行,許多現代的民歌手不只演唱老民歌同時也創作新民歌。一、十六至十九世紀間民歌手常把歌詞印在大幅的紙張上,沿街發售。歌詞內容包括時事輿論、政治、新聞人物、醜聞事件、犯罪案子、天災人禍等。他們只發售歌詞,調子可隨意配上。在教育尚未普及時,這些街頭民歌有新聞傳遞的作用;負起幫助文盲者了解時事的責任。街頭民歌多為口傳,但也有些成為藝術音樂,如十八世紀時的民謠歌劇。那時德國喜歡翻譯英國的敘事民歌,所以對十九世紀的德國詩和音樂的發展極有啟發式的影響。二、十九世紀晚期和二十世紀初期的英、美流行歌曲多為慢拍子,內容感傷。音樂結構分為幾段,每段有16小節,後加有8小節的副歌。三、1920年間英、美的流行歌,大都為慢拍子,有16或32小節的詩節前序,再接合唱或副歌。
參照: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王沛倫編《音樂辭典》民國六十二年。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敘事歌;敘事曲;民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