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醛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uán
解釋:
  1. 一種有機化合物。介於醇及酸之間的半製品,由醇氧化或酸還原而得,性質活潑,容易起化學反應。如甲醛、乙醛等。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uán
解釋:
[名]
一種含羰基的有機化合物。羰基的碳原子一端接氫原子,另一端接氫原子或烴基。係一級醇氧化之初產物。如:「甲醛」、「乙醛」。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ldehyde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含有醛基的有機化合物的總稱,通式為R-CHO。即羰基C=O中的兩個單鍵,一個與烴基(或氫)連接,另一個與氫連接的化合物。根據烴基結構的不同,可分為脂肪醛,如乙醛(CH3.CHO)等,和芳香醛,如苯乙醛(C6H3.CH2CHO)等。自然界中醛類常是碳氫化合物光化學氧化的反應產物,例如:過氧丙醛自由基化合物歧化產生丙醛和氫氧自由基,例如:
  CH3-CH2COOH-H→CH3-CH2-CHO+H
  大氣中的醛被氧化變成羧酸,例如:
  R-CHO→R-COOH
  醛也能吸光分解生成烷基自由基(R.)和醛基自由基(HCO.)。醛除了來自光化學煙霧反應生成的二次汙染外,亦有來自塑膠、橡膠、塗料,油漆,皮革工業生產過程中,以及汽車排氣、廢棄物焚燒等排放物的一次汙染。自然界微生物及某些植物亦能釋放出甲醛或乙醛等化合物。低級醛為水溶性的氣體或液體,C6~C9的醛用做香料,高級醛均為固體不溶於水。許多醛具有工業價值,例如甲醛用來製造酚醛塑料,乙醛製造醋酸,糠醛製造合成纖維、橡膠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ㄔㄨㄛˋ

1. 酒味發生變化。《集韻.入聲.薛韻》:「醛,酒味變也。」

2. 醃菜。《玉篇.酉部》:「醛,鹹葅也。」

㈡ㄑㄩㄢˊ

一種含羰基之有機化合物。係一級醇氧化之初產物,由羰基與一羥基、一氫原子結合而成。如:「甲醛」、「乙醛」。

注音: ㈠ㄔㄨㄛˋ ㈡ㄑㄩ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醛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