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蓬萊陸泥蟲 - 教育百科
蓬 | |
萊 | |
陸 | |
泥 | |
蟲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Pachyparnus formosanus (Bollow, 1940) 蓬萊陸泥蟲 泥蟲科(Dryopidae)全世界已知33屬約280種,主要分佈在亞洲、南美洲和非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本科最大的特徵是特別的觸角結構,短小的觸角第二節特別膨大,之後的節則呈梳子狀。體長通常小於1cm,身型為長橢圓形,體色黯淡。本科可以分為水棲和陸棲兩群,以陸棲為主,水棲類群不多。陸棲物種通常身上滿佈半直立的細毛,而水棲的物種則背面僅有類似絨毛狀的短毛或完全光滑,在腹面則有呈金色或銀色的平鋪細毛,在水中可以形成一層氣膜呼吸。幼蟲已知的類群中,大多數都是陸棲的,棲息於朽木、樹根或土壤中取食腐植質或植物碎片,成蟲可能也具有類似的食性。 在臺灣水棲的泥蟲只有兩個種,分別屬於Stenomystax和Elmomorphus兩個屬,皆棲息在水質乾淨的溪流中。陸棲的有4種,全數歸於Pachyparnus屬。本種體長5.5–7.5mm,前胸背板上沒有明顯的點刻或是溝槽,前胸腹板的突起略呈奶嘴狀,其他種類者則多半接近三角形,可藉此兩個特徵組合辨識本種。 臺灣特有種,中南部平地和淺山區有時可見到大量聚集在路燈下的趨光個體。模式標本是紹德(Hans Sauter)在1912年採自臺南安平。 |
|
知識 1: 完全變態﹝Holometabolous﹞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蓬萊陸泥蟲 | |
世界地理分布: | 中華民國 |
中文界名: | 動物界 |
中文目名: | 鞘翅目 |
中文科名: | 泥蟲科 |
中文綱名: | 昆蟲綱 |
中文門名: | 節肢動物門 |
學域-大分類: | 動物-昆蟲類 |
拉丁屬名: | Pachyparnus |
拉丁界名: | Animalia |
拉丁目名: | Coleoptera |
拉丁科名: | Dryopidae |
拉丁種小名: | formosanus |
拉丁綱名: | Insecta |
拉丁門名: | Arthropoda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