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誓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ㄧㄠˇㄕˋㄐㄩㄝˊㄒㄧㄣㄏㄨㄛˋㄩㄝㄉㄧㄥˋ˙ㄉㄜㄧㄢˊㄩˇㄖㄨˊ:「ㄌㄧˋㄕˋ」、「ㄒㄩㄢㄕˋ」、「ㄕˋㄘˊ」、「ㄕˋㄧㄢˊ」、「ㄒㄧㄣˋㄕˋㄉㄢˋㄉㄢˋ」。
  2. ㄧˇㄧㄢˊㄩˇㄅㄧㄠˇㄇㄧㄥˊㄐㄩㄝˊㄒㄧㄣㄖㄨˊ:「ㄕˋㄅㄨˋㄌㄧㄤˇㄌㄧˋ」、「ㄕˋㄅㄨˋㄍㄢㄒㄧㄡ」、「ㄕˋㄙˇㄅㄨˋㄑㄩ」。
  3. ㄒㄩㄣˋㄕˋㄍㄠˋㄐㄧㄝˋㄖㄨˊ:「ㄕ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誓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ì
解釋:
  1. 以言語表明決心或約定。
    【例】宣誓、誓不兩立、誓不甘休
  2. 表明決心或約定的言詞。
    【例】信誓旦旦、山盟海誓
  3. 告誡。
    【例】誓師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ì
解釋:
[名]
表明決心、矢志不渝的言詞。如:「立誓」、「發誓」、「山盟海誓」。《詩經.衛風.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動]
告誡。如:「誓師」。《書經.泰誓下》:「王乃大巡六師,明誓眾士。」《國語.越語上》:「句踐既許之,乃致其眾而誓之。」
[副]
1.絕對。如:「誓不兩立」、「誓不甘休」。
2.受命。《周禮.春官.典命》:「凡諸侯之適子,誓于天子攝其君。」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uā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表明決心的言詞。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表明決心的言詞。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