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消費者研究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nsumer Research
作者: 詹昭能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廣義的消費者研究旨在探討與消費行為有關的問題,其中與消費產品或服務項目有關的如廣告效果、產品或服務特徵及行銷技巧等,而與消費者有關的則為個別消費者的態度、感受、嗜好及各種團體或組織的影響等。
  由於與消費行為有關的問題非常廣泛,消費者研究因此融合了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與人類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概念與理論,科際合作的特性相當明顯。目前消費者研究的主要途徑有四:(1)廣告與產品測試研究(Advertisement and Product Testing),以實驗研究探討廣告的傳播效果與消費者對產品的反應;(2)消費者調查研究(Consumer survey),用標準化人格測驗或市場調查方法,了解一般消費者的特性與態度,或探討消費者對特定產品或服務的意見;(3)市場區隔研究(Market Segmentation),藉市場分析技術找尋消費者的分布與動向,以利廣告或行銷;(4)消費者主義問題研究(Problem of Consumerism),旨在透過想法與感受的溝通,解決消費者不安的問題。
  雖然從廣告活動在人類社會興起之後,就有了消費者問題的研究,但消費者心理學(Consumer Psychology)正式成為一門心理學,則以一九六○年美國心理學會設立消費者心理學分會(Division of Consumer Psychology,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為始。
  消費者心理學主要在研究消費者為滿足需要(needs)與要求(wants),尋找有關的訊息、比較各種可用的貨品或服務、決定與購買所要的項目、後來使用的情形、評價與處置等行為,以利相關企業組織或商業機構,提供符合消費者需要的產品或服務。消費者心理學不但要了解消費者行為的特性,更要解釋特定消費行為的原因,因此有關的研究特別強調消費者的「需要」與「要求」不同,並且重視消費者行為的象徵意義、潛在原因、社會與文化背景因素與變化情形等。
  自從消費者心理學獨立為一學門之後,消費者心理學雖然成長非常快速,至今卻仍未擺脫科際合作的性質,必須以系統化的大型研究計畫,加強研究結果的推論性,並以相關理論強化研究的深度,才能早日達成科際整合成功的目標。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消費者研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