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混搭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ashup
作者: 余顯強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混搭(mashup、mash up或 mash-up)最初是源起於音樂領域,指將不同的樂曲混合在一起,使其產生出特殊的效果。後來被用到全球資訊網上,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資料來源,包括資料本身、展現方式或服務功能結合起來,運用在一個服務中或創造另一種新的服務。因此,混搭強調的是使用開放式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簡稱API),不需要產製新的資料來源,便能夠快速整合既有所需使用的資料,創造出豐富的結果。混搭的特性就是組合(combination)、視覺(visualization)和聚合(aggregation)。尤其在全球資訊網以視覺化為主要呈現介面的環境,透過混搭的技術,便能夠結合各種不同多媒體資料,提供更為多元的網頁效果。混搭的目的在於Web2.0所強調網路資源共有的分享概念下,提供簡便的方式達到組合不同資料來源的效果,即使是沒有任何網頁語法或程式撰寫技能的一般使用者也可以自己產生混搭的網頁。目前常見的就屬運用Google Map的API作網頁內的地圖指引,或內嵌YouTube影片的服務方式。其實混搭是運用XML、網路服務(web services),以及結合如Ajax等資訊技術所設計開發出來的功能,但透過API或簡易連結設定便能使用混搭的功能,而達到了網頁內容服務的便利性與豐富度。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混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