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太空梭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tài kōng suō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ài kōng suō
解釋:
  1. 為飛機、火箭、太空船三合一的飛行器,可來往於地球與太空軌道之間,並可載送人員、衛星等,因其穿梭於太空中,故稱為「太空梭」。
    【例】太空梭可以加添燃料再次使用。 ◎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太空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ài kōng suō
解釋:
來往於地球與太空軌道間,可載送物質、人員的太空運輸工具。為飛機、火箭、太空船三合一的飛行器,穿梭於太空中,故稱為「太空梭」。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太空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pace shuttle
作者: 陳正興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太空梭為美國研製成功的可重複使用載人太空航行器。第一架太空梭哥倫比亞號(Columbia)於1981年4月12日發射進入繞地球軌道,此太空梭的主體部分是一個帶翼(像飛機形狀)的軌道飛行器,以垂直方式發射進入太空,但重返地球大氣層後就像飛機那樣下滑著陸。發射時使用兩具巨大的固體推進火箭當助推器,而以三具液體推進劑的主發動機為動力。巨大的外掛貯箱內的液氧與液氫輸往主發動機,貯箱在推進劑用盡時拋棄。太空梭之設計目標為可供100次飛行,其機身為一個巨大的貨艙,人造衛星或其他材料就放在艙內送入太空,或從太空中帶回地球。在計畫大規模太空建設工程時,可將外掛貯箱攜往太空,做為軌道太空站的核心部分。
  根據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之計畫,原擬以四艘太空梭組成太空運輸艦隊(space transportation fleet),除哥倫比亞號外另三艘分別命名為:挑戰者號(Challenger)、發現者號(Discovery)、亞特蘭堤斯號(Atlantis)。但是挑戰者號不幸於1986年1月28日發射升空時爆炸,目前僅剩三艘,此一事件不但迫使美國重新檢討太空梭的安全性,改進設計,同時增加對消耗性運載火箭的依賴程度。太空梭在停飛32個月後,已於1988年9月29日恢復執行任務。此外,蘇聯的太空梭亦已開始試飛,取名Buran。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太空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space shuttle
日期: 2003年10月
出處: 測繪學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往返於地面與近地軌道間可重複使用之太空飛行器。太空梭能在大氣與外太空航行,具備飛機、火箭和載人衛星的特性。太空梭用於運輸人員和物資,實施衛星之發射、維修與布設,以及執行太空遙測等任務。美國於1981年4月12日發射全球第一架太空梭「哥倫比亞」號,接著「挑戰者、發現和亞特蘭蒂斯」號,相繼投入太空任務。它們曾載過成像雷達、多譜紅外輻射儀與大像幅攝影機等設備,對地面、海洋、大氣和太空目標進行遙感探測工作。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太空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