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瑣羅亞斯德 - 教育百科
ˇ
ˊ
ˋ
ˊ
  • 漢語拼音 suǒ luó yà sī dé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uǒ luó yà sī dé
解釋:
人名。波斯人,約生於西元前六世紀中至西元前五世紀中。為拜火教的創始人,認為光明之神馬士達是宇宙的主宰,能和黑暗之神對抗。其教在唐朝時傳入中國,稱為「祆教」。信仰者多為西域的胡人。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瑣羅亞斯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Zarathustra
作者: 張素珠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波斯國拜火教的創立人,亦寫成Zaroaser。拜火教在西元前550年至西元650年間盛行於西亞地區,現仍存在於伊朗和印度。德國詩人與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在他最著名的詩作《Also Sprach Zarathustra》(1883年)中,使用伊朗先知瑣羅亞斯德之名,僅只便於當作一個「超人」象徵;由於主張自我教育造就「超人」民族要求,他不以視覺角度描述舞蹈和舞蹈服飾,而將重點放在倫理道德的改革上。尼采視舞蹈為希臘酒神戴歐尼斯(Dionysus)的歡愉象徵,幾乎如同《所羅門之歌》中所描述的一般,每一位現代舞學生都必須閱讀這偉大的名著。在他的〈Dance Song〉寫著:「別停止妳的舞蹈,可愛的少女!沒有一位遊戲的姑息者帶著邪惡之眼來到妳身邊;沒有少女之敵…………」。「別叱責我,美麗的少女,當我略為折磨神,在他的眼中噙著淚,要求你為他舞一曲,而我自己也將為他的舞歌頌一曲,一支舞曲……這支舞曲是當丘比特與少女共舞時瑣羅亞斯德所唱的」。在〈Second Dance Song〉中又寫道:「這是支超越木與石之舞,我就是那獵者 ── 而你將成為我的獵犬 ── 或小羚羊?……對著我鞭子的節奏妳將舞蹈與哭泣嗎?別忘了我的鞭子……別忘了我」 。
參照:
《西洋文學辭典》、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瑣羅亞斯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