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RS-232界面 - 教育百科
R
S
-
2
3
2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S-232 Interface
作者: 孫鳳蓮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RS-232界面是介於資料終端設備與資料通訊設備間,交換序列式二進位資料的界面。RS-232介面標準是於1969年由電子工業協會(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簡稱EIA),貝爾實驗室(Bell Laboratories)與通訊設備製造商共同制定,不久又加以少許修改而成為RS-232-C(C代表最新的修訂版)。RS-232-C屬硬體規格,定義了電氣規格、信號線號規格和機械規格(連接頭)。
  此標準界面為25個接腳的連接座(含接頭與插座),現在D型DB-25連接頭幾乎與序列式界面同義;每一個接腳都有特定的名稱及功能,沒有時序上的規定,但連接座上的接腳幾乎有一串是不標準的,結果接腳的連接隨著終端機的製造商不同而改變。對聲頻調變器(MODEM),界面導線為使用共同接地線的單一導線。極性訊號在終止端規定最小振幅為+3伏特。而最大電壓+25V。設備間接地點電位差可至2V,而驅動電源須提供+5V的訊號。終端組抗則要花3000-7000r之間。驅動器一般提供6-1OV的電壓值,而其電源組抗為數百歐姆。負極性指二位狀態的""1""記號,或控OFF控制狀態。正極性指""0""狀態或ON控制狀態。
  RS-232的設計原是為解決特定的界面問題--調變器與終端機;而今RS-232已成汛用界面,亦用來聯結微電腦和週邊設備,但也面臨了一些在標準中並未加以明確規範的界面狀況,所以就自行修改標準,以符合實際需求;況且由於RS-232是以電話網路為假設情況,而電話網路的傳送速度不高,傳送的距離和速度受雜訊(Noise)影響很大,因此有更高性的界面--RS422、RS423出現,但截至目前,RS-232仍是最常用的汛用型界面。
  RS-423標準較適合於使用TTL(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c,電晶體一電晶體邏輯)設計的電路系統,供長距離及雜訊環境下使用。其資料速率達10Mbaud(此時線長,上限為40呎),線長可達400呎(此時上限為100 Kbaud)。RS-232的許多限制於RS-422多獲彌補,二者最大的區別在於電氣規格。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RS-232界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