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鞫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ㄍㄜˊ
  • 部首外筆畫 9
  • 總筆畫 18
  • 漢語拼音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審判、訊問。《漢書.卷六六.車千秋傳》:「未聞九卿廷尉有所鞫也。」《元史.卷一六七.王惲傳》:「朝廷委惲鞫之,一訊即得其實。」
[形]
窮困。《詩經.大雅.雲漢》:「鞫哉庶正,疚哉冢宰。」漢.鄭玄.箋:「鞫,窮也;庶正,眾官之長也;疚,病也。窮哉病哉者,念此諸臣勤於事而困於食,以此言勞倦也。」
[名]
姓。如宋代有鞫詠。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審判、訊問。《說文解字.部》:「𥷚,窮治辠人也。」清.段玉裁.注:「此字隸作『鞫』,經典從之。」《漢書.卷六六.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車千秋》:「未聞九卿廷尉有所鞫也。」《元史.卷一六七.列傳.王惲》:「朝廷委惲鞫之,一訊即得其實。」

2. 窮盡、窮困。《詩經.大雅.雲漢》:「鞫哉庶正,疚哉冡宰。」漢.鄭玄.箋:「鞫,窮也。」

3. 水窮盡之處。《詩經.大雅.公劉》:「止旅乃密,芮鞫之即。」唐.孔穎達.疏:「鞫是水厓之名,言其曲水窮盡之處也。」

4. 姓。如晉代有鞫居。

注音: ㄐㄩ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鞫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