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米派 - 教育百科
ˇ
ˋ
  • 漢語拼音 mǐ pài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ǐ pài
解釋:
宋代山水畫派別之一。為米芾所創,由他的兒子米友仁繼續發展。這一畫派的特點是用水墨點染的方法,描繪雲煙遮掩的山水景色。有米氏雲山、米家山水或米派之稱。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米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張鍠焜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米派為山水畫派之一,由北宋米芾、米友仁父子所創。主要特色為減少線條的運用,而以濃淡黑白變化的水墨,暈染山色,造成絪蘊迷濛的景象,世稱「米氏雲山」。二米的創作改變了向來以筆法皴擦為主的山水畫風氣,開闢了水墨寫意的途徑。他們的創作,在心態上注重自發地抒寫胸中意境,不願有所勉強或取悅世俗,故風格超逸出塵。又他們的創作重視觀察,從大自然汲取靈感,所以能得山水之真趣。米友仁〔大觀錄‧題瀟湘奇觀圖卷〕曾說:「大抵山水奇觀,變態萬層,多在晨晴晦雨間,世人鮮復知此。余生平熟瀟湘奇觀,每於登臨佳處,輒復寫其真趣,成長卷以悅目,不俟驅使為之。此豈悅他人物者乎!」這段話正能說明二米創作之精神。米芾傳世作品有〔春山瑞松圖〕(當代藝術史研究者多存疑),米友仁有〔雲山得意圖〕、〔瀟湘奇觀圖〕等。米氏寫意山水風格,在南宋時,有梁楷〔澤畔行吟圖〕和牧溪〔瀟湘八景圖〕等繼起。元代高克恭、朱淑真將此派風格發揮至極致,高氏代表作品〔雲橫秀嶺〕,在雲山絪蘊中能呈顯壯偉之意境;朱氏〔秋山疊翠〕以迷濛連緜的山勢,表現出空闊廣遠的世界,二者皆充分發揮了水墨山水之特色。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米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