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烏翅真鯊或污翅白眼鮫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lacktip Reef Shark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Carcharhinus melanopterus (Quoy et Gaimard, 1824)
形態:
體形壯碩,成魚體長通常不及1.6公尺。吻短鈍;口前吻約為鼻孔間距之0.9~1.1倍;眼大而呈橢圓形,前後徑為全長之2~3%;前鼻瓣稍延長而形如乳頭狀;上唇溝短而不明顯;齒式11~13/10~12,12/11較常見;上頜齒或直立或傾斜,齒尖窄而邊緣呈鋸齒狀,齒根則具粗糙之鋸齒緣或小齒尖;下頜齒或直立或傾斜,亦具鋸齒緣,齒根橫向。兩背鰭間無隆脊;第一背鰭呈大型鉤狀,外角圓,起點位置通常與胸鰭後角相對,內緣長度約為基底長之半;第二背鰭大且高,高度為全長之3.4~4.1%,內緣長度則較短,為鰭高之0.8~1.1倍,起點位置與臀鰭起點相對;胸鰭呈窄鉤狀,外角窄圓,前緣長為全長之17~19%。脊椎骨數193~214節,尾鰭前脊椎骨數111~122節。體背通常淡棕色,腹面白色,第一背鰭及尾鰭下葉尖端黑色,其餘各鰭鰭尖則具較不明顯之黑斑,體側其明顯之白色帶。
分布:
出現於北緯40度與南緯30度間之中太平洋、西太平洋、印度洋及地中海東岸沿海。臺灣則於東北部及西南部海域可發現其蹤跡。
生態習性:
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經常出現於近岸珊瑚礁區,甚至是深度僅數公尺的潮間帶,生性活潑,游泳能力強,並沒有明顯的群聚行為。胎生,每胎產仔2~4尾,妊娠期16個月,產仔季節在晚冬早春之際。以小魚及無脊椎動物為食,由於體型並非特大,對人類不至於構成太大的危險,它的天敵是大型石斑魚及其它種類的鯊魚。最大體長不及2公尺,成熟體長90~100公分,胎仔產出體長33~52公分。
利用:
可由延繩釣釣獲,供食用。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綱: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首綱: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亞綱: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目:
白眼鮫目(Order Carcharhiniformes)、Ground Sharks
科:
真鯊科(Family Carcharhinidae),Requiem Sharks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烏翅真鯊或污翅白眼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