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芍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áo
解釋:
  1. →芍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áo
解釋:
參見「芍藥」條。
注音:
漢語拼音: shuò
解釋:
(一)之讀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io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ㄒㄧㄠˋ

植物名。莎草科烏芋屬,多年生草本。生於溼地或沼澤。地下莖呈球形,皮黑而厚,肉白,可供食用。《說文解字.艸部》:「芍,鳧茈也。」清.段玉裁.注:「今人謂之葧臍。卽鳧茈之轉語。」《爾雅.釋草》:「芍,鳧茈。」也稱為「鳧茨」、「鳧茈」、「葧薺」、「馬蹄」、「地栗」、「烏芋」。

㈡ㄉㄧˋ

蓮實。《廣韻.入聲.錫韻》:「芍,蓮中子也。」

㈢(語音)ㄕㄠˊ

「芍葯」:植物名。毛茛科芍葯屬,多年生草本。葉互生,橢圓形或卵形,二回三出複葉。初夏之間開花,形似牡丹,有紅、白、紫等色。根可入藥,有鎮痛、通經等作用。古代人們離別時,常以芍葯贈欲遠行者,故亦稱為「可離」、「將離」。又因地位僅次於號稱花王之牡丹,故亦稱為「花相」。宋.蘇軾〈雨晴後步至四望亭下〉詩:「殷懃木芍藥,獨自殿餘春。」《紅樓夢》第六二回:「湘雲口內猶作睡語說酒令,唧唧嘟嘟說道:『芍藥花瓣枕著。』」亦稱為「木芍葯」、「紅藥」。

㈣ㄕㄨㄛˋ,ㄕㄠˊ之讀音。

注音: ㈠ㄒㄧㄠˋ ㈡ㄉㄧˋ ㈢(語音)ㄕㄠˊ ㈣(讀音)ㄕㄨㄛ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芍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