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狎 - 教育百科
狎 |
|
- 部首 犬
- 部首外筆畫 5畫
- 總筆畫 8畫
- 漢語拼音 xiá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iá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狎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iá |
解釋:
[動] 1.親近。如:「狎昵」。《禮記.曲禮上》:「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 2.熟習、習慣。《國語.周語中》:「未狎君政,故未承命。」宋.蘇軾〈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五首之四:「吳兒生長狎濤潚,冒利輕生不自憐。」 3.輕慢、輕忽。如:「狎侮」。《左傳.昭公二十年》:「水懦弱,民狎而翫之,則多死焉。」《論語.季氏》:「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4.戲弄、嬉戲。如:「狎妓」。《左傳.襄公六年》:「宋華弱與樂轡少相狎。」唐.柳宗元〈三戒.臨江之麋〉:「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為犬良我友,抵觸偃仆益狎。」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狎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馴犬。《說文解字.犬部》﹕「狎,犬可習也。」南唐.徐鍇《說文繫傳.卷一九》:「獸之可習者,唯犬甚也。」漢.賈誼《新書.卷九.大政下》:「故欲以刑罰慈民,辟其猶以鞭狎狗也,雖久弗親矣。」 2. 親近。如:「狎暱」。《左傳.昭公二十年》:「水懦弱,民狎而翫之,則多死焉。」《禮記.曲禮上》:「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 3. 熟習、習慣。《國語.周語中》:「未狎君政,故未承命。」宋.蘇軾〈八月十五日看潮〉詩五首之四:「吳兒生長狎濤潚,冒利輕生不自憐。」 4. 戲弄、嬉戲。如:「狎妓」。《論語.季氏》:「狎大人,侮聖人之言。」唐.柳宗元〈三戒.臨江之麋〉:「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為犬良我友,牴觸偃仆益狎。」 5. 輕慢、輕忽。《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清.龔自珍〈秋夜聽俞秋圃彈琵琶賦詩書諸老輩贈詩冊子尾〉詩:「任吾談笑狎諸侯,四海黃金四海遊。」 |
|
注音: | ㄒㄧㄚˊ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狎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