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諒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ㄊㄨㄟㄒㄧㄤˇㄌㄧㄠˋㄒㄧㄤˇ˙ㄉㄜㄧˋ˙ㄙㄖㄨˊ:「ㄌㄧㄤˋㄎㄜˇ」、「ㄌㄧㄤˋㄅㄧˋ」。
  2. ㄎㄨㄢㄕㄨˋㄊㄧˇㄔㄚˊㄖㄨˊ:「ㄩㄢˊㄌㄧㄤˋ」、「ㄐㄧㄢˋㄌㄧㄤˋ」、「ㄌㄧㄤˋㄐㄧㄝˇ」、「ㄊㄧˇㄌㄧㄤˋ」。
  3. ㄔㄥˊㄕˊㄔㄥˊㄒㄧㄣˋㄖㄨˊ:「ㄧㄡˇㄓˊㄧㄡˇㄌㄧㄤˋㄧㄡˇㄉㄨㄛㄨㄣ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iàng
解釋:
  1. 寬恕、體察。
    【例】原諒、見諒、體諒
  2. 推想、料想。
    【例】有了這次教訓,諒他不敢再犯。
  3. 信實、誠信。
    【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論語.季氏》)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iàng
解釋:
[動]
1.相信。《詩經.鄘風.柏舟》:「母也天只,不諒人只。」《喻世明言.卷一九.楊謙之客舫遇俠僧》:「雖然如此,卻也諒得過這個和尚是個有信行的好漢,決無誑言之事。」
2.寬恕、體察。如:「原諒」、「見諒」、「體諒」。宋.陳亮〈酌古論三.諸葛孔明下〉:「孔明距今且千載矣,未有能諒其心者。」
[形]
信實、誠信。《論語.季氏》:「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宋.王安石〈懷張唐公〉詩:「直諒多為世所排,有懷長向我前開。」
[副]
推想、料想之意。如:「諒必」、「諒可」。《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會出師表》:「你是書禮之家,諒無再醮之事。」
[名]
姓。如戰國時趙國有諒毅。
注音:
漢語拼音: liáng
解釋:
參見「諒陰」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iō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ㄌㄧㄤˋ

1. 相信。《說文解字.言部》:「諒,信也。」《詩經.鄘風.柏舟》:「母也天只,不諒人只。」《喻世明言.卷一九.楊謙之客舫遇俠僧》:「雖然如此,卻也諒得過這個和尚是個有信行的好漢,決無誑言之事。」

2. 寬恕、體察。如:「原諒」、「見諒」、「體諒」。宋.陳亮《龍川文集.酌古論三.諸葛孔明下》:「孔明距今且千載矣,未有能諒其心者。」元.尚仲賢《柳毅傳書》第三折:「他固不仁,你也太急性了,若上帝不見諒,怎麼是好?」

3. 信實、誠信。《論語.季氏》:「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宋.王安石〈懷張唐公〉詩:「直諒多為世所排,有懷長向我前開。」

4. 推想、料想之意。如:「諒必」、「諒可」。《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會出師表》:「你是書禮之家,諒無再醮之事。」

5. 姓。如戰國時趙國有諒毅。

㈡ㄌㄧㄤˊ

「諒陰」:古代天子居喪,政事全權委託大臣處理,默而不言。《論語.憲問》:「高宗諒陰,三年不言。」或作「亮陰」、「涼陰」、「亮闇」、「涼闇」、「諒闇」、「梁闇」。

注音: ㈠ㄌㄧㄤˋ ㈡ㄌㄧㄤ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諒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臺灣台語 相關臺灣客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