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資訊學院聯盟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Schools
作者: 王梅玲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美國許多學校改名為資訊學院,在2005年成立iSchools(資訊學院聯盟),當年9月28-30日在Penn. State University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舉行第一屆資訊學院院長的資訊會議(First I-Conference of the I-School Deans’ Community)。會議主旨是為:(1)探討與發展資訊領域基本理論;(2)確認資訊學院與資訊社會挑戰;(3)探討資訊學院與大學的學門與行政關係;(4)探索資訊學院相關共同議題;(5)探討未來轉換、影響與機會。這次會議共有19所資訊相關系所共計300位師生參與,發表85篇論文。第一屆資訊學院會議主要探討資訊學院的定位與認同問題(identity in-School movement),以及匯合各相關學門共同討論,其基於資訊是一多元領域觀念,關係著許多學門,如電腦科學、傳播、圖書館學、管理資訊或教育科技。希望iSchools的會談可促進跨領域整合與合作。Bruce解釋iSchools聯盟的理念是以資訊、科技與人為主軸如下圖。iSchools係透過學程、服務、學術與研究來經營資訊學院,一方面從事「資訊教育」(i-education);一方面貢獻資訊研究(i-research)。Bruce指出資訊學院關注的10個重要研究議題:(1)資訊保障(information assurance):提供人使用資訊安全;(2)全球化觀點(global perspective):用全球來看資訊;(3)線上教育(on-line education);(4)資訊專家也是教育者(information specialists are educators);(5)資訊系統設計與專案計畫管理(design & project management);(6)創造力與創意程序(innovation and creative process);(7)科學性探索(scientific enquiry);(8)個人化資訊管理(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9)數位資源保存(digital preservation);(10)資訊資源、資訊服務、資訊系統的責任與評鑑(accountability & evaluation)。發展至今, iSchools聯盟在2011年已有31校參加。Bruce, Harry(2006年,10月)。Educating Information Specialists in a Digital Age。在武漢大學主辦,第二屆中美數字時代圖書館情報學教育國際研討會,中國。
參考資料:
iSchools(2011). iSchools Home. Retrieved August 2, 2011, from http://www.ischools.org/site/.
Bruce, Harry(2006年,10月)。Educating Information Specialists in a Digital Age。在武漢大學主辦,第二屆中美數字時代圖書館情報學教育國際研討會,中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資訊學院聯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