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眉山七史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潘美月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5〕云:「嘉祐中,以宋、齊、梁、陳、魏、北齊、周書,舛謬亡闕,始命館閣職讎校。曾鞏等以祕閣所藏本多誤,不足憑以是正,請詔天下藏書之家,悉上異本,久之始集。治平中,鞏校定南齊、梁、陳三書,上之。劉恕等上〔後魏書〕,王安國上〔周書〕。政和中始皆畢,頒之學官,民間傳者尚少。未幾,遭靖康丙午之亂,中原淪陷,此書幾亡。紹興14年,井憲孟為四川漕,始檄諸州學官,求當日所頒本,時四川五十餘州皆不被兵,書頗有在者,然往往亡闕不全,收合補綴,獨少〔後魏書〕十許卷,最後得宇文季蒙家本,偶有所少者,於是七史遂全,因命眉山刊行焉。」此紹興14年(1144),井憲孟刊於眉山之南北朝七史,世稱之眉山七史。
  宋末元兵入侵,成都眉山及四川其他地區,遭受元兵大肆焚掠,井憲孟所刻書版或已毀於兵火,故眉山七史亦未傳世。後代藏書家皆以所藏宋刻九行本七史,誤為眉山七史。其實,傳世之宋刊九行本七史,乃南宋國子監本,遞經元明修補,亦稱為三朝本,與眉山本無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眉山七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