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益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lì yì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利益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關連字詞
相反詞: | 害處、損失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lì yì |
解釋:
好處。《後漢書.卷七六.循吏列傳.衛颯》:「勸令養蠶織屨,民得利益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卷上:「果得如此,三世有緣。東土眾生獲大利益。」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利益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Benefits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又稱為效益,通常是指金錢或資源的投資或利用後所可獲得之回報。一個投資計畫或公共建設方案被執行之後,可獲得之利益一般可區分為三類:(1)直接利益:指該項直接提供之產品與服務的價值;(2)間接利益:是有關活動增加的收益;與(3)社會利益或稱外部利益:如污染源經污染防治措施後污染程度下降,而使環境品質改善所獲之利益。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利益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基本資料
英文: | Benefit |
作者: | 沈六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利益是一個普遍的概念,用來指客體與現象的積極價值。當自然與社會現象滿足人們積極的需求,並提升社會進步時,即成為利益。利益也是倫理學中的基本概念,由古代哲學家所提出。古代哲學家如柏拉圖(Plato)、亞里斯多德(Aristotle)等,認識到利益為人類活動的目的。古代對利益有外在與內在之分,後者又分為物質的與精神的。利益使人類活動形成一個整體。視道德的內涵為最高的善(the highest good),是人類活動最終極的完美目的。即最高的善是與快樂融為一體,除了靈魂的完美國度以外,還有財富、幸運、健康及其他超越個人的因素。後來,最高的善逐漸與善(good)聯結,偶爾將利益與善當成同義字使用。而後產出階級的對立利益(opposite interest),對一個階級有利的,對另一階級可能有害,使利益的內涵有了改變。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利益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屬性: | 名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相似詞: | 2.【利潤】、【利存】 |
對應華語: | 利益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利益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lī-ik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利益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