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線蛙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īn xiàn wā |
解釋:
動物名。兩生綱無尾目赤蛙科。色淡綠,背有黃色或淺綠色直紋。眼圓形而有瞬膜,鼓膜露出,亦呈圓形,雄蛙喉部兩側有鳴囊。後肢遠較前肢強大,前肢四趾,後肢五趾,趾間有蹼。皮膚有黏液腺,可行皮膚呼吸。在水田中食昆蟲,有益於農業。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金線蛙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俗名:金線側褶蛙。台灣從南到北點狀分布500公尺以下的山區或平地皆可見,在中國華南也有分布。但目前僅在部份沒受干擾或少農藥的作物田或水溝中才易見到。族群數量急遽減少中,為應積極保護之蛙類。繁殖期以春夏兩季為主。相近種類比較:腹斑蛙體側為褐色,背中線色淺不明顯。 |
|
知識 1: 肉食性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金線蛙 | |
中文門名: | 脊索動物門 |
紀錄類別: | 脊椎動物兩棲知識單元 |
中文科名: | 赤蛙科 |
拉丁亞門名: | VERTABRATA |
中文綱名: | 兩生綱 |
拉丁界名: | ANIMALIA |
拉丁亞綱名: | LISSAMPHIBIA |
拉丁科名: | RANIDAE |
拉丁門名: | CHORDAT |
學域-大分類: | 動物-兩棲類 |
中文界名: | 動物界 |
中文目名: | 無尾目 |
拉丁目名: | ANURA |
中文亞綱名: | 平滑兩生亞綱 |
拉丁綱名: | AMPHIBIA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金線蛙 |
英文名: | Pelophylax fukienensis |
描述: 金線蛙的體長5至10公分,體側綠色,兩側背側褶白色或淺綠色,中央有一條淺綠色背中線。平常棲息在靜水域,以水生動物為食。生性隱密機警,常常僅露出頭來觀察四周的動靜,若受到干擾,馬上跳入水中。在春天及夏天繁殖,喜歡藏身在長有水草的蓄水池或者遮蔽良好的農地,例如漂著浮萍的稻田、芋田或者茭白筍田。雄蛙沒有鳴囊,叫聲是短促的一聲「啾」,不容易聽到。卵粒小,卵徑約1mm;每次產卵約850粒,聚成塊狀。蝌蚪褐綠色,有許多深褐色斑點。 |
|
分布: 金線蛙廣泛分佈於中國東部、台灣及韓國。 |
|
作者: | 楊懿如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