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翫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wà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翫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wàn |
解釋:
[動] 1.安於習慣而鬆懈、輕忽。《左傳.僖公五年》:「晉不可啟,寇不可翫。」《晉書.卷三○.刑法志》:「習翫所見而忽異聞,或未能咸服。」 2.戲弄。通「玩」。《左傳.昭公二十年》:「水懦弱,民狎而翫之,則多死焉。」《荀子.禮論》:「尒則翫,翫則厭,厭則忘。」 3.觀賞。通「玩」。《文選.張衡.東京賦》:「是以西匠營宮,目翫阿房。」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可謂鑒而弗精,翫而未覈者也。」 4.研習。通「玩」。《文選.嵇康.琴賦.序》:「余少好音聲,長而翫之。」《後漢書.卷一八.臧宮傳.論曰》:「斯誠雄心尚武之幾,先志翫兵之日。」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翫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習慣。《說文解字.習部》:「翫,習猒也。」晉.陸機〈豪士賦序〉:「心翫居常之安,耳飽從諛之說。」《金瓶梅》第三七回:「他哭了兩三日,這兩日才翫下些兒來了。」 2. 安於習慣而鬆懈、輕忽。《左傳.僖公五年》:「晉不可啟,寇不可翫。」《晉書.卷三○.刑法志》:「習翫所見而忽異聞,或未能咸服。」 3. 戲弄。通「玩」。《左傳.昭公二十年》:「水懦弱,民狎而翫之,則多死焉。」《荀子.禮論》:「尒則翫,翫則厭,厭則忘。」 4. 觀賞。通「玩」。漢.張衡〈東京賦〉:「是以西匠營宮,目翫阿房。」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可謂鑒而弗精,翫而未覈者也。」 5. 研習。通「玩」。三國魏.嵇康〈琴賦序〉:「余少好音聲,長而翫之。」《後漢書.卷一八.吳蓋陳臧列傳.臧宮》:「斯誠雄心尚武之幾,先志翫兵之日。」 |
|
注音: | ㄨㄢ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翫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