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鷸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水鳥名。嘴、頸、腳都很長,羽毛多為灰、褐色。常涉入水中捕食小魚、貝類、昆蟲。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ù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ù |
解釋:
[名] 鷸目鷸科鳥類的通稱。種類繁多。嘴、腳均長,體格大小不一。羽毛多為灰、褐等暗色調。常涉水捕食小魚、貝類及昆蟲等。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水鳥名。今為鷸科鳥類之通稱,其類繁多,嘴、腳均長,體格大小不一,羽毛多為灰、褐等暗色調,常涉水捕食小魚、貝類及昆蟲等。《說文解字.鳥部》:「鷸,知天將雨鳥也。」《戰國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漢.高誘.注:「鷸,知天將雨鳥。」 2. 翠鳥。又名翡翠。《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鄭子華之弟子臧出奔宋,好聚鷸冠。」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一六.春秋左氏音義》:「鷸,翠鳥也。」宋.楊時〈望湖樓晚眺〉詩:「湖光寫出千峰秀,天影融成十里秋。翠鷸翻風窺淺水,片雲隨意入滄洲。」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二.序例下.藥名同異》:「鷸,田間小鳥,魚狗鳥。」 |
|
注音: | ㄩ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鷸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