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冠麻鷺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hēi guān má lù |
解釋:
動物名。鸛形目鷺科。頭部有冠羽。成鳥背部暗紅褐色,綴有黑色橫紋。腹部黃褐色,亦雜有斑紋,胸頸紅褐色。喉部至腹部中央有黑褐色縱紋。雛鳥全身大致呈灰褐色,滿布斑紋。產於大陸西南、東南至臺灣一帶,在臺灣繁殖且終年可見。在低海拔山區的樹林下活動覓食,以蛙類、昆蟲等為食。每年二月至七月為繁殖季節,以枯枝為材料,築巢於樹上枝椏間,每窩產三至五個白色卵。因警覺性高,不易被發現。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黑冠麻鷺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形態特徵: 冠羽黑色,體背面赤褐色,而有黑橫漣紋,翼上飛羽石板黑色,羽端有赤褐色帶。腹面銹赤色,有白色縱斑。嘴基和眼先淡黃色,腳綠色。幼鳥頭上黑色有白斑,身體淡灰黃色,背面暗褐色橫漣紋,腹面縱斑。全長約47cm, 翼長240~255mm,嘴長42~45mm,尾長80~105mm。 |
|
知識 1: 無蹼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黑冠麻鷺 | |
中文門名: | 脊索動物門 |
紀錄類別: | 脊椎動物鳥類知識單元 |
中文科名: | 鷺科 |
腳趾型: | 三趾向前,一趾向後﹝常態足﹞ |
拉丁亞門名: | VERTABRATA |
拉丁種小名: | melanolophus |
中文綱名: | 鳥綱 |
拉丁界名: | ANIMALIA |
拉丁亞綱名: | NEORNITHES |
拉丁科名: | ARDEIDAE |
拉丁門名: | CHORDAT |
學域-大分類: | 動物-鳥類 |
拉丁屬名: | Gorsachius |
中文界名: | 動物界 |
中文目名: | 鸛形目 |
拉丁目名: | CICONIIFORMES |
中文亞綱名: | 今鳥亞綱 |
拉丁綱名: | AVES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黑冠麻鷺 |
英文名: | Gorsachius melanolophus |
描述: 頭頂冠羽黑色,喙短而厚,背部紅褐色,帶有黑色橫紋,飛羽灰黑色尖端白色。成鳥頭頂及羽冠黑色,臉部栗褐色,後頸深栗色;背面暗棕栗色帶黑色橫紋,腹面的喉白色有黑色點斑,胸部棕黃色夾有黑斑,腹側、兩脇及腋羽均為棕白色帶黑色粗橫斑;飛羽黑色,先端具栗斑帶黑紋,初級飛羽最先端有白斑;尾羽煙黑色,尾下覆羽白色帶黑紋。喙基、眼先及眼環淡藍色,腳綠色。幼鳥的頭頂黑色、羽端細白斑,羽冠黑色具白點斑,背部黑褐色帶棕黃色橫紋,腹部棕黃色夾有黑色條紋;初級飛羽黑色末端白色。初級覆羽栗黃色、羽端白、染有黑斑;尾羽黑色。上喙黑色,下喙黃色;跗蹠黑褐色。 |
|
分布: 全球分布於東南亞、南亞地區以及南洋群島(Martinez-Vilalta & Motis 1992)。台灣海拔1,000公尺以下河川附近的低海拔闊葉林、竹林以及農墾地都可找到其蹤跡。離島的澎湖群島、宜蘭龜山島、台東蘭嶼及高雄東沙島都有出現的紀錄。 |
|
作者: | 顏重威, 方偉宏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