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荀子天道思想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俞懿嫻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荀子對宇宙自然的看法較近乎老子(參見「天論篇」)。超出於傳統「主宰之天」、「命定之天」、「德義之天」以及當時流行「天人感應」的說法,荀子提出「自然之天」的觀念。他認為自然運行,根據一定的法則規律,與道德人事無關。物理自然自生自成,恆常不變,不因人的善惡而施獎懲,也不會因人的好惡而改變常軌。如〔天論〕中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不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謂天職」,「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皆在說明物理自然自有其運行法則,沒有意志欲惡,猶如一具大機器。因此人當明天人分際,一方面隨任自然,不妄圖改變自然;另一方面盡己之職,以人為努力克服自然所帶來的災難,如〔天論〕中說:「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故水旱不能使之飢,寒暑不能使之疾,祅怪不能使之凶。」禍福唯人自召,自然之天依常軌而行,與人的吉凶禍福無關,更不會獎善罰惡。荀子的這個觀點,一改過去尊天信天並依賴天的觀點,把天視為自然,如果從這一方面繼續發展,很可能建立科學知識,不致把技術排除於知識領域之外,我國的科學便要改觀了。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荀子天道思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