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荒踊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rai Odori
作者: 吳明月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日本民俗舞蹈,流傳於佐賀縣武雄市地方的一種奴踊。西川登町字高瀨的荒踊,其源起為永祿三年(西元1560年),住吉城後藤氏利用夜間突襲,擊退來犯的有馬氏。為慶祝在宇土手原地方的勝利,而表演的一種即興式舞蹈。舞者有手持綴滿鮮花的紙燈籠看板的持板人二人,長袖胴衣、刺繡圍裙、紫色棉布頭巾、腳絆(綁腿)、白布襪、草鞋裝扮者數十人,雙手持綾,跳綾踊的女子多人,並配合大小太鼓五人、笛五人、鉦大小二組,所組成的舞蹈團體。其表演隊形,先成一列,行進於松尾神社內,而後排成圓形。荒踊的演出重點在舞者動作有先後的時差,在先舞者的信號下,後舞者強力踏出一步,並且彎手,活潑表演。舞者高聲歌唱,舞中有一段飲水動作,形若《差踊》,更增壯觀。最後依序退場。待最後一人退場,便出現浮立,並開始表演綾踊。演出《七福神》、《魚鉤》等表演。通常在秋分前後三日的七天中舉行。
參照:
《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踊辭典》。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荒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