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菲律賓芭蕾舞團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allet Philippines
作者: 尹曼娜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團。「菲律賓芭蕾舞團」是菲律賓文化中心常駐表演團體,在愛麗絲.瑞絲(Alice Reyes)的藝術指導下,「菲律賓芭蕾舞團」對菲律賓的舞蹈發展,以及提高國人對舞蹈的了解和欣賞能力,她付出了莫大的貢獻。舞團的歷史從1970年於菲律賓文化中心劇院舉行的「愛麗絲瑞絲與現代舞」開始。1970年四月瑞絲與艾迪.耶雷哈(Eddie Elejar)成立了第一屆菲律賓文化中心暑期舞蹈工作室,隨後文化中心又成立舞蹈學校。該團於1974年正式成為文化中心的常駐性表演團體後,易名為「菲律賓芭蕾文化中心舞蹈團」。由於該團在國際間漸享有盛名,於l981年便正式更名為「菲律賓芭蕾舞團」。舞團在菲律賓芭蕾文化中心與企業界和文藝界的大力支持下,已有非凡的成就,繼承了菲律賓豐富的音樂和舞蹈的文化遺產。在瑞絲領軍下,成功地揉合了古典、當代、前衛和現代等不同類型的舞蹈。此外,該團擁有基本舞碼達一百五十四種以上,但仍然是以帶有本土色彩的舞蹈最為突出,把西方的舞蹈技巧溶入菲律賓民俗舞蹈的動作、主題和思想中,形成一種獨特的菲律賓舞蹈形式與風格。自1970年以來,該舞團已舉行過一千場以上的表演,舞碼有:《天鵝湖》、《飛翔的季節》、《拉瑪.哈瑞》、《湯美》、《小飛俠》、《曼魯夫的故事》、《胡桃鉗》、《西莎》、《依天.阿蘇》、《安可.蘇丹》、《伊戈羅特舞曲》、《框架》、《獻給神》、《火之幻想》、《流浪者之歌》、《歧異》、《吉賽兒》……等等。
參照: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節目單 1989年。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菲律賓芭蕾舞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