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萐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ㄘㄠˇ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2
  • 漢語拼音 shà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à
解釋:
參見「萐莆」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ㄕㄚˋ

1. 「萐莆」:瑞草。可防止食物腐敗。《說文解字.艸部》:「萐,𦱥(萐)莆,瑞草也。堯時生於庖廚,扇暑而涼。」《三國志.卷二五.魏書.辛毗楊阜高堂隆傳.高堂隆》:「清埽所災之處,不敢於此有所立作,萐莆、嘉禾必生此地,以報陛下虔恭之德。」《宋書.卷二九.符瑞志下》:「萐莆,一名倚扇,狀如蓬,大枝葉小,根根如絲,轉而成風,殺蠅。堯時生於廚。」或作「萐脯」、「箑脯」。

2. 扇子。漢.王充《論衡.是應》:「人夏月操萐,須手揺之,然後生風。」宋.趙蕃〈八日雨是日期成父來已而不至〉詩:「一雨毋嫌驟,炎蒸得解圍。桃笙踈不御,蕉萐頓忘揮。」

㈡ㄐㄧㄝˊ,ㄕㄚˋ之又音。

注音: ㈠ㄕㄚˋ ㈡(又音)ㄐㄧㄝ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萐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