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蕘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ㄘㄠˇ
  • 部首外筆畫 12
  • 總筆畫 16
  • 漢語拼音 ráo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áo
解釋:
[名]
1.一種蔬菜。即蕪菁。漢.揚雄《方言》卷三:「蘴、蕘,蕪菁也。陳、楚之郊謂之蘴,魯、齊之郊謂之蕘,關之東西謂之蕪菁。」
2.燃燒用的柴草。《管子.輕重甲》:「今北澤燒莫之續,則是農夫得居裝而賣其薪蕘。」
3.打柴的人。《詩經.大雅.板》:「先民有言,詢於芻蕘。」
[動]
採薪、打柴草。唐.柳宗元〈童區寄傳〉:「童區寄者,郴州蕘牧兒也,行牧且蕘。」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giô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草薪。《說文解字.艸部》:「蕘,薪也。」《管子.輕重甲》:「今北澤燒莫之續,則是農夫得居裝而賣其薪蕘。」《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放雉菟,收罝罘,麋鹿芻蕘與百姓共之,蓋所以臻茲也。」唐.顏師古.注:「蕘,草薪。」

2. 采薪。《孟子.梁惠王下》:「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唐.柳宗元〈童區寄傳〉:「童區寄者,郴州蕘牧兒也,行牧且蕘。」宋.童宗說.注:「蕘,採薪也。」

3. 采薪者。《詩經.大雅.板》:「先民有言,詢於芻蕘。」《淮南子.主術》:「然而群臣志達效忠者,希不困其身,使言之而是,雖在褐夫芻蕘,猶不可棄也。」

4. 蔬菜。即蕪菁。《集韻.平聲.爻韻》:「蕘,蘴蕘,菜名,蕪𦾿也。」漢.揚雄《方言》卷三:「蘴、蕘,蕪菁也。陳、楚之郊謂之蘴,魯、齊之郊謂之蕘,關之東西謂之蕪菁。」

注音: ㄖㄠ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蕘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