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衊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iè
解釋:
  1. 汙穢的血。
  2. 以汙血沾染,比喻捏造罪名,毀損他人名譽。
    【例】誣衊、汙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iè
解釋:
[名]
汙血。《說文解字.血部》:「衊,汙血也。」
[動]
1.捏造罪名,陷害他人。如:「汙衊」、「誣衊」。
2.塗抹。《新唐書.卷二○五.列女傳.崔繪妻盧傳》:「是夕,出自竇,糞穢衊面。」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汙血。《說文解字.血部》:「衊,污血也。」

2. 塗抹。《新唐書.卷二○五.列女列傳.崔繪妻盧》:「是夕,出自竇,糞穢衊面。」

3. 捏造罪名,陷害他人。亦指造謠毀損他人名節或聲譽。《新唐書.卷一八一.列傳.李紳》:「湘素直,為人誣衊,大校重牢,五木被體。」《山西通志.卷一五八.列女.鄉寧縣.國朝.李烈女》:「李固生女,字同邑某氏,已納聘。有狂生館於李,去女居不遠,窺女端淑,注意甚。乃搆衊語激其夫,夫果信之,請解盟,女聞即自縊。」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二.灤陽消夏錄二》:「神惡其嶮巘,非惡其汙衊。」

注音: ㄇㄧㄝ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衊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