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藍衫隊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lue Blouse Groups
作者: 張麗珠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團。約自1922年至1930年之間,蘇聯無產階級之劇團發展成形。主要地點在莫斯科與彼得格勒。演出者多為「革命劇」。藍衫隊係由早期在工廠中之演出而得名。其表演節目主要為話劇,小部分則傾向於音樂廳中之諷刺性舞蹈。無產階級文化成長於政府機關,然後是工廠。當時莫斯科缺乏大型表演場所,因而利用空的大宅或小型表演廳演出;其中主要場所為莫斯科之莫洛索夫宮(Morossov Palace)。此一業餘劇團,以職業性的方式,作無產階級劇藝的演出。如短劇、諷刺詩文以及舞蹈等。其主要的表演活動為五月一日之大遊行。以後之節目,則包含由土風舞及芭蕾而來的高度技巧性之舞蹈,並融合鄧肯(Duncan)及薇拉.瑪雅(Vera Maya)各流派之現代舞蹈。及至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際,藍衫隊即不復存在,而轉向土風舞加上芭蕾舞家伊果.摩斯耶夫(Igor Moiseyev, 1906-),此時出現了民俗舞團(Moiseyev State Folk Dance Ensemble),每年在莫斯科亦有著名之共和劇團演出。其中若干演出,經常未演已先轟動。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藍衫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