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教育展覽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ducational Exhibition
作者: 李文瑞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按照展覽的性質與目的分類時,凡是在固定的主題範圍內,為達到預定的教育效果而設計的一系列有組織的展示與陳列,都是教育展覽。主要是藉著實物、標本、模型或各種展示品,在陳列室或模擬的生態環境中,運用各種設計,使參觀者產生身歷其境的效果,並配合圖片、圖表與文字或聲音的說明,使參觀者能運用各種感官,身臨其境地了解展出的物品與主題,以達到學習的目的。
  從一九六○年代後,學者已開始從過去注重展覽的設計技巧及展覽品的處理,轉移到以「人」或「觀眾」為重心的研究。教育學者已較重視展覽的教育功能及解說的效果,也就是從希望「展覽」達到的目的或影響是什麼?到如何透過展覽品達到預期的目的?以及如何知道展覽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對觀眾的反應與溝通也變成是研究的重點。教育展覽近年來運用最多的是在各地的國家公園、自然風景特定區、動植物園、博物館、觀光旅遊地區或遊客中心等的解說(interpretation)設施。解說是自然資源所在地與遊客間互動的溝通橋樑,它是融合展示物,資訊導引與教育性的服務工作。
  解說可透過解說員與解說媒體達到服務遊客的目的。在解說媒體中,又以教育性的展示中心為主。展示中心利用圖畫、照片、文字、立體模型、實物等製成展示品,再加上各種視聽器材的聲、光、化、電效果達到吸引觀眾注意與幫助遊客學習。
  由於一般遊客或觀眾在展覽場所停留的時間均相當短促,因此應特別注意各種說明文字的短捷與大小。一般較容易吸引觀眾的展示包括立體圖型(diorama),視聽展示,動態展示與運用電腦的多媒體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教育展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