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觀化得源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張鍠焜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觀化得源」是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哲學觀點,意思是說:從事物的具體而整體的發展狀態來看,才能了解事物的根本性質。王夫之反對過去某些理學家所主張的形上與形下、理與氣、道與器、體與用等二分的觀點,認為理在氣中、道在器中、體用合一、形上即具,現為形下。也就是說,事物存在的道理即彰顯為事物的具體存在,並沒有一種超越的、絕對的、規範的理或道,預先規定事物的存在方式。事物的性質就表現為事物的具體形態和實際存在方式,所以要了解事物的性質,須從它的實際形態及其整體發展、演變等情況去考察。不過,即使是從整體演變觀照而得的性質,也不是事物的絕對性質,因為事物的變化並未止於現在,未來的發展還會表現出更多可能性,所以了解事物是一不斷探察的歷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觀化得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