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直覺(直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ntuition
作者: 但昭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直覺是一種即刻的或直接的知覺、認知、判斷,或一種特殊型式的知識,重點在於「即刻」和直接。當視直覺為一種特殊型式的知識時,這種知識是個人心靈在不經推理、論證或討論的狀況下,對命題(proposition)的真偽及非命題式的事物(nonpropositional object)的狀態及性質所下的判斷或所產生的知覺。所謂非命題式的事物包括可為感官所察覺的物體、抽象的概念或普遍性的特質、概念間的關係、觀念體系,或無法用語言文字所形容的事物或存在體(如上帝)。當視直覺為一種心理能力時,與之相對的心理能力通常認為是理性(reason),那麼就要經過思考或其他抽象作用,而直覺則是不經思考,即對諸多不同型式的事物下判斷或了解其性質。
  有關「直覺」問題,哲學裡常討論的有二項:第一,直覺是否為與理性相對的概念?有些哲學家認為,當個人運用直覺下判斷或認識事物時,其理性活動如推理處在停止的狀況;但有的哲學家反對這樣的分法,而認為當個人在運用直覺時,所缺的只是外顯性的推理活動(explicit reasoning),但這並不表示運用直覺的活動中就沒有經過推理的思考,在許多運用直覺的活動中,個人的思考活動也許是以非常快的速度進行,以致當事人也沒有察覺到自己運用了推理能力。第二,運用直覺所獲得的知識或直觀知識是否能夠建立確定性(certainty)和客觀性(objectivity)?有的哲學家認為,直觀知識的本身是自明的(self-evident),其真偽不需透過其他的方法來檢驗;但有的哲學家則指出,個人的直觀往往經證明會是錯的,而且在面對同一事物上,不同的人可能有完全相反或相衝突的直觀知識,使得第三者無從判斷孰是孰非,故直觀知識本身並非自明的,其真偽尚待其他方式,如感官經驗或實驗來確認,因此直觀知識本身是不確定且主觀的。
  英國哲學家萊德(L.A. Reid)將直觀分為兩種:一種是原發性的直觀(primary intuition),另一種是次元性的直觀(secondary intuition);前者是思考的基礎,如對思考法則的直觀認識,後者則是在個人對某一事物有相當認識或理解之後所產生的直觀。
  在教育方面,直觀基本上指由感官獲得知識,即是用具體的方法了解知識;裴斯泰洛齊(J.H. Pestalozzi, 1746~1827)教兒童直接觀察或活動而學習,稱為直觀教學法,頗有訓練直觀的意義。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直覺(直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