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許崇清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方志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許崇清(1888~1969),別號志澄,廣東人,生於清光緒十四年。幼時家境艱難,寄養在武昌親戚家中。光緒三十一年(1905)考取官費赴日本留學,在日由宋教仁介紹,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期間,曾回國參加反清活動。民國成立後,又返日繼續學業,於民國九年(1920)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研究院。回國後,先後任廣州教育局局長、廣東教育廳廳長、中山大學校長、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等職。民國三十八年(1949)後再任中山大學校長,並任政協委員、廣東省副省長等職。一九六九年病逝廣州,享年八十一歲。
  許氏具有廣泛的自然科學、人文及社會科學知識,通日、英、德等國語文。他最先向國內介紹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對於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也有其獨立的見解。在教育實務方面,許氏曾三任中山大學校長:第一次是民國二十年六月至二十一年一月,在八個月任內,他調整了學院及系所架構,然因其支持學生運動而被免職。第二次係在民國二十九年四月至三十年七月,出任代理校長,率領遷校至雲南澂江,後又遷回廣東北部樂昌縣坪石鎮,使中山大學不因當時物資缺乏,生活困苦,而仍能絃歌不輟,許氏並親自在研究院授課。第三次則是自一九五一年起至逝世為止。許氏自述其學術背景,是由哲學而社會學,最後才走教育學的道路。哲學學習新康德哲學、社會學習孔德社會學,教育學則是學習赫爾巴特教育學。許氏的著作現已輯錄為〔許崇清教育論文集〕,由廣東中山大學於一九八一年出版。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許崇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