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勘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勘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kā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勘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kān |
解釋:
[動] 1.校正、核對。如:「校勘」、「勘誤」。《南史.卷五九.任昉傳》:「武帝使學士賀縱共沈約勘書目,官無者就其家取之。」唐.韓愈〈秋懷〉詩一一首之七:「不如覷文字,丹鉛事點勘。」 2.審問。《宋史.卷二○○.刑法志二》:「紹興法,鞫獄官推勘不實,故有不當者,一案坐之。」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有什麼合審的罪囚,押上勘問。」 3.察看、考核。如:「勘查」、「勘驗」、「探勘」、「勘測地形」。唐.司空圖〈上譙公書〉:「某跡拘世累而業久於山,援古勘今,思有所發者。」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kàn |
解釋:
(一)[動]1.之又音。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勘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勘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 ㄎㄢ 1. 校正、核對。如:「校勘」、「勘誤」。大徐本《說文解字.力部.新附》:「勘,校也。」《南史.卷五九.列傳.任昉》:「武帝使學士賀縱共沈約勘書目,官無者就其家取之。」唐.韓愈〈秋懷詩十一首〉之七:「不如覷文字,丹鉛事點勘。」 2. 察看、考核。如:「勘查」、「勘驗」、「踏勘」、「勘測」。唐.司空圖〈上譙公書〉:「某跡拘世累而業久於山,援古勘今,思有所發者。」明.潘季馴《河防一覽.卷一一.停寢訾家營工疏》:「率領本方熟知河道鄉民唐山,駕船隨流探勘水勢。」 3. 審問。《宋史.卷二○○.刑法志二》:「紹興法,鞫獄官推勘不實,故有不當者,一案坐之。」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有什麼合審的罪囚,押上勘問。」 4. 平定。通「戡」。《隋書.卷四三.列傳.河間王弘》:「今者共舉義旗,勘翦兇虐。」《明史.卷三.太祖本紀三》:「勘亂摧強,十五歲而成帝業。」 ㈡ ㄎㄢˋ,ㄎㄢ之又音。 |
|
注音: | ㈠ㄎㄢ ㈡(又音)ㄎㄢ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勘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