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聖詩(讚美詩)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ymn
作者: 查時傑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聖詩即基督教音樂之一種,早期基督教會在禮拜時詠唱或演奏的歌曲;其內容上還可分為經文曲、彌撒亞曲、啟應對唱曲、讚美詩、合唱曲(Chorals)等。在西元十六世紀宗教改革運動以前,就有讚美詩,但都是在重大節日由唱詩班來詠唱;改革運動後,唱讚美詩成為信徒在禮拜時直接參與投入之事,並且也成為信徒喜愛的宗教活動之一。因為詠唱的歌辭都是讚美上帝之詞,所以有了讚美詩之名;而基督教改革者的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在聖詩詠唱上,提倡禮拜時信徒都要參加歌唱,而且使用當地本土的語言來歌唱,所以配合需要而有大量的合唱曲之出現,故合唱曲都為易唱也令人易懂的歌曲為主,使得聖詩更大眾化,其對教會音樂之走向社會,貢獻良多。又西方歷代著名的古典音樂家,其中大多數亦為聖詩歌曲的創作者。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聖詩(讚美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