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貝茵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ain, Alexander
作者: 徐宗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貝茵(1818~1903)為英國人;是十九世紀著名的心理學家及教育家。貝茵強調教育的基礎有生理及心理的因素;生理及心理的教育因素,會影響到教育的實際及教育的方法。貝茵認為教育的內容──教材,有邏輯及心理的順序;而受教者品德的培育,必須以道德教育及藝術教育為之。貝茵以為教育是一種藝術;教育既然是藝術,就必然牽涉到教育活動的方法問題。他主張教育方法的研究,應放在如何強化個人的記憶能力上,因而保存記憶也是教育研究的重點之一。貝茵另一項頗富爭議的論點,是他不認為體育應該涵蓋在教育之內,因為體育是身體訓練的問題,不是心智教育的問題。顯然貝茵的教育意義至為狹窄。
  在教育著作方面,貝茵可說是一位多產的教育作家。他著名的教育出版物計有:〔感覺與心智〕(The Senses and the Intellect, 1855)、〔情緒與意志〕(The Emotions and the Will, 1859)、〔品格研究〕(The Study of Character, 1861)、〔心理與道德科學〕(The Mental and Moral Science, 1868)、〔邏輯:演繹與歸納〕(Logic, Deductive and Inductive, 1870)、〔心靈與身體〕(Mind and Body, 1873)、〔教育為一門科學〕(Education As a Science, 1879)及〔論英文教學〕(On Teaching English, 1887)等書。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貝茵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