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鐃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náo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鐃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náo |
解釋:
[名] 樂器名,古代金屬擊樂器:(1)青銅製,形似鈴無舌,體短而闊,有中空的短柄可安木把。一般以大、中、小三件為一組,用以止息擊鼓。《周禮.地官司徒.鼓人》:「以金鐃止鼓,以金鐸通鼓。」漢.鄭玄.注:「鐃如鈴無舌,有秉,執而鳴之,以止擊鼓。」(2)銅製擊樂器。一副兩片,形狀像鈸,但中間隆起部分較小。《清史稿.卷一○一.樂志八》:「鐃,笵銅為之,面徑一尺二寸。中隆起,穿孔貫紃,左右合擊。」 [動] 攪擾。通「撓」。《莊子.天道》:「萬物無足以鐃心者,故靜也。」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鐃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樂器名: ⑴ 青銅製,形似鈴無舌,體短而闊,有中空短柄可安木把。一般以大、中、小三件為一組,用以止息擊鼓。《說文解字.金部》:「鐃,小鉦也。軍法卒長執鐃。」《玉篇.金部》:「鐃,似鈴無舌。」《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鐃止鼓,以金鐸通鼓。」《周禮.夏官.大司馬》:「乃鼓退,鳴鐃且卻,及表乃止,坐作如初。」 ⑵ 銅製之打擊樂器。一副兩片,形狀像鈸,但中間隆起部分較小。《清史稿.卷一○一.樂志八》:「鐃,範銅為之,面徑一尺二寸。中隆起,穿孔貫紃,左右合擊。」《平妖傳》第八回:「不一日,擇吉入土。眾僧們也有推傷風的,也有推肚痛的,都不肯來幫助。只一個老和尚把鐃鈸響著送葬。」《儒林外史》第四回:「喫了開經麵,打動鐃鈸、叮噹,念了一卷經,擺上早齋來。」 2. 攪擾。通「撓」。《莊子.天道》:「萬物無足以鐃心者,故靜也。」 |
|
注音: | ㄋㄠˊ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鐃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